“本次培训‘干货满满’,找准了共同需求点,对于进一步更新理念,凝聚共识,统一标准,提升环资案件办理质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各机关持续深化协作,加强理论和实务研究,搭起了协作共建的桥梁。”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
环食药支队大队长 李鹏
“培训课上最高人民法院刘慧慧主任的授课为我们讲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理论与实务,同时结合已经发布的典型案例对惩罚性赔偿和修复方式的选择提出个人见解,使我受益良多。”
——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
法制支队民警 浦同涛
“本次培训采取了执法和司法机关同堂培训的创新方式,有效打破了行业壁垒,促进了各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消除分歧,统一思想起到助推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升行刑衔接工作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效。”
——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副科长 道日那
4月22日上午,由呼铁检察分院、通辽市人民检察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共建的“地铁协作东部研学基地”启动运行,由呼铁检察分院主办,通辽铁路运输检察院承办的全区首期公检法、行政机关环资案件办理同堂培训正式开班。来自呼和浩特海关缉私局;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四个盟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利局等10个单位及铁路检法两级院的100余名参训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聚焦“高质效办理环资案件”,坚持服务实战,科学设置课程,既有理论学习、实务分享,还有实地参观和研讨交流,授课老师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的知名专家、自治区检察院的业务专家、高校学者,还有行政机关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办案一线的缉私警察和公安民警。研讨交流环节,各单位参训学员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针对环资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探讨破解路径,寻找案件办理“最优解”,在交流沟通中碰撞出友谊和智慧的“火花”。
自2024年1月1日全区铁检改革以来,铁检机关主动对接铁路法院、地方公安机关、林草、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调研了解环资案件办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执法司法办案标准、深化协作共赢,同堂培训应运而生。
此次培训,是深化地铁协作,推动更多领域执法司法协作联动的生动实践,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同堂培训不是目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环资案件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下一步,呼铁检察分院将进一步盘活、用好地铁协作东部研学基地,推进联合共建常态长效,以个案协作、理论研究、实务研讨、专项活动、案例评选、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不断拓展协作范围,深化协作内容,完善协作机制,为内蒙古生态环境高水平司法保护提供强大助力。